香港蘇富比拍賣行將於7日拍賣一批與佛陀遺骨舍利相關的珍貴珠寶,它們被譽為現代最重要考古發現之一的文物,此舉遭到佛教界人士與學者的強烈譴責。

據BBC4日報導,這批珠寶包含近1,800顆珍珠、紅寶石、黃玉、藍寶石、刻花的金葉銀葉等,於1898年在印度北方邦佛陀誕生地尼泊爾藍毘尼附近的磚室深處被發現。蘇富比亞洲藝術部主席兼環球主管仇國仕(Nicolas Chow)表示,這是「有史以來最非凡的考古發現之一」。

這些珍貴文物由英國地產經理佩沛(William Claxton Peppé)於1898年在藍毘尼南部的比普羅瓦(Piprahwa)挖掘時發現。當時,佩沛將大部分文物移交給殖民時期的印度政府,其中佛骨舍利被送往暹羅國王拉瑪五世,另有五個舍利甕、石箱等文物則送往加爾各答的印度博物館。

目前由佩沛家族保管的是當時被允許保留的「重複品」,約佔發現文物的五分之一。佩沛的曾孫克里斯(Chris Peppé)向BBC表示,家族曾考慮過捐贈這些遺物,但各種選擇都存在問題,最終認為拍賣是「將這些遺物轉移給佛教徒的最公平、最透明的方式」。

然而,印度德里藝術史學家阿胡賈(Naman Ahuja)質疑:「佛陀的舍利是商品嗎,可以像藝術品一樣拿到市場上賣?既然不是,那麼賣家如何從道德上獲得授權來拍賣它們呢?」
倫敦英國菩提協會的阿貝亞瓦德納(Amal Abeyawardene)也表示:「佛陀教導我們,未經允許,不得拿走他人的財物。歷史記載表明,這些舍利由釋迦牟尼家族保管,因為佛陀源自他們的宗族。他們的願望是將這些舍利與寶石等飾品一起保存下來,以便佛陀的追隨者能夠永遠供奉它們。」
蘇富比喜馬拉雅藝術國際專家兼主管王傑安(Julian King)則強調,拍賣行已對這些珠寶進行了徹底的審查,包括真實性、出處、合法性等各方面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