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肥胖及糖尿病人口攀升,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盛行。台中慈濟醫院消化醫學中心主任許景盛表示,脂肪肝炎若不控制,可能進展為肝硬化,甚至增加肝癌風險,呼籲民眾重視。

許景盛醫師指出,肝臟無痛覺神經,許多患者透過健檢抽血才發現患病。若延誤治療至併發症出現,肝臟可能已硬化或衰竭,功能喪失。他提到,治療應從控制肥胖、降低心血管風險及針對脂肪肝炎本身著手,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是核心,減重7%至10%可顯著改善發炎與纖維化。
在生活調整上,許景盛建議採用地中海飲食或原型食物,減少糖分與油脂攝取,並提到咖啡與檸檬對脂肪肝保健有益。他同時表示,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腳踏車,並強調必須戒酒,因酒精會加重肝臟負擔。

許景盛還分享,近年醫學研究對脂肪肝炎病理有更深認識,國際已核准新型藥物,如作用於甲狀腺荷爾蒙受體β(THR-β)的藥物及部分用於糖尿病與體重管理的藥物,如GLP-1受體促效劑。臨床顯示,這些藥物能改善代謝,減少肝臟脂肪、發炎與纖維化。
他也提醒,藥物雖可輔助治療,但需考慮限制與副作用。許景盛強調,長期依賴藥物並非理想,應在緩解病情的同時,建立並維持健康生活型態,這才是避免肝臟惡化最經濟且負擔最小的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