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完全錯了!運動後拉筋反致傷?研究:無助減緩痠痛

分享:

一項歷時2年、由20位專家共同完成的最新國際研究顯示,運動後拉筋並不能有效降低延遲性肌肉痠痛,更可能增加骨骼、關節傷害風險,顛覆許多運動愛好者長期以來的認知。

研究發現,拉筋確實在某些面向具有正面效益,能有效提升柔軟度與活動範圍。(示意圖/Pixabay)

研究發現,拉筋確實在某些面向具有正面效益。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其臉書粉專「一分鐘健身教室」詳細解析研究結果指出,拉筋能有效提升柔軟度與活動範圍。他建議,進行如坐姿體前彎、門框伸展胸大肌等動作時,每個部位應持續30至120秒,做2至3組,長期執行便能看到明顯效果。

在血管健康方面,研究顯示拉筋過程中,肌肉內的血管會一併被拉伸,有助於增進血管彈性及循環。這項發現特別適用於久坐族群、高血壓前期患者或運動量不足的人士。

針對肌肉放鬆效果,研究指出具體執行方式:「單一部位每次拉伸超過4分鐘、每週5天、連續3週以上,可明顯降低僵硬感,改善動作不順暢。」對於特殊族群,如無法進行重量訓練的長者、術後病人或慢性病患者,王思恒表示:「每天每部位15分鐘、連續6週,也能小幅增加肌肉厚度和力量,但效果不及重量訓練。」

王思恒在臉書上強調,拉筋對於延遲性肌肉痠痛和肌力恢復完全沒有幫助。(圖/Photo AC)

然而,這份研究也帶來令人意外的發現。王思恒在臉書上強調,拉筋對於延遲性肌肉痠痛和肌力恢復完全沒有幫助。他建議,若要促進恢復,應優先考慮走路、熱敷、睡眠、補充水分等方法。更重要的是,長期拉筋不僅無法有效預防運動傷害,反而可能提高骨骼、關節傷害的風險。

對於即將參加競賽的運動員,研究特別提出警告。王思恒指出:「若參加需要爆發力的比賽如短跑或舉重,賽前若靜態拉筋時間過長、每部位超過30秒,可能使力量與速度下降。」他建議改採用動態伸展、泡棉滾筒或慢跑等暖身方式。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