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惹事毒菇」狂冒!南投衛生局籲防綠褶菇 「顏色」是關鍵

分享:

記者高珞曦/綜合報導

夏季雨後潮濕環境利於菌菇生長,有些民眾會將「台灣最惹事毒菇」綠褶菇誤認為雞肉絲菇,誤食引發中毒,南投縣衛生局提醒,民眾應避免採摘野菇食用。

綠褶菇和可食用菇類外型相似,又被稱為台灣最惹事毒菇。(圖/翻攝自衛福部官網)
綠褶菇和可食用菇類外型相似,又被稱為台灣最惹事毒菇。(圖/翻攝自衛福部官網)

南投縣衛生局表示,雨後林地和草地、農地常可見到綠褶菇蹤影,且綠褶菇顏色並不鮮豔,可能會和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雞肉絲菇搞混。過去曾發生民眾把綠褶菇當成可食用野菇加菜,結果1家5口全出現嘔吐、腸胃不適等腸胃型中毒症狀,甚至有人以此煮湯,差點休克送命。

綠褶菇底部菌褶會轉為黃綠色。(圖/翻攝自衛福部官網)
綠褶菇底部菌褶會轉為黃綠色。(圖/翻攝自衛福部官網)

據衛福部食藥署介紹,綠褶菇常見於低海拔闊葉樹林地、草地或農地,因外觀不易和可食用菇類分辨,屢屢造成誤食中毒狀況。可注意其底部菌褶會由白色轉黃綠色,菌體受損時會變成褐色,若不慎食用,1小時至3小時將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血便或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此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便進行正確診斷與治療。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