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指出,若全球人口能轉向以植物性為主的健康飲食,每年可避免1500萬人死亡,同時還能減少15%的農業碳排放。根據EAT-Lancet委員會最新研究報告顯示,若不對現行的糧食系統進行重大改革,即使成功轉型至清潔能源,人類仍無法避免氣候變遷帶來的最嚴重影響。

《美聯社》報導,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所長約翰・洛克斯特倫(Johan Rockström)表示:「如果我們不能從目前這條不永續的糧食道路轉向,我們將在氣候議程上失敗,在生物多樣性議程上失敗,在糧食安全上失敗,在許多方面都會失敗。」
據EAT-Lancet委員會提出的《地球健康飲食指南》建議,民眾每天可攝取一份動物蛋白和乳製品,並將紅肉的食用頻率限制在每週一次。這項建議特別針對已開發國家的民眾,因為這些國家不僅對氣候變遷的貢獻較大,且在食物選擇上也有更多選項。
研究發現,單是改變全球飲食習慣就能使農業溫室氣體排放減少15%,這主要是因為肉類(尤其是紅肉)的生產過程會釋放大量溫室氣體。若再加上提高作物生產力和減少食物浪費等改善措施,減排幅度可達20%。
非營利氣候科學組織「項目縮減」(Project Drawdown)的研究員艾蜜莉・卡西迪(Emily Cassidy)指出,如果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民眾能將牛肉和羊肉的食用量限制在每週一次,可減少相當於俄羅斯一年的碳排放量。
研究也揭示,目前全球近半數人口無法獲得充足的食物、健康的環境或體面的工作條件。少數族裔、原住民、女性、兒童以及衝突地區的居民都面臨特殊的人權風險和食物取得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