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壓力大肚子就開始鬧情緒?每個人一生中幾乎都有經歷過「一緊張、壓力大就想跑廁所」的時候,而且總是在重要時刻出現,令人非常困擾。醫師指出,這些症狀都是因「大腸激躁症發作」而產生,根據臨床顯示,這些食物少吃,就會得到改善。
(圖/pixabay)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在臉書上分享,最近剛過完年,回到工作崗位上,休假期間累積的工作,壓力山大肚子就開始不安分,他說這些症狀不是病,「只是大腸激躁症發作而已」。
陳威佑表示,很多人覺得壓力大肚子痛難以啟齒,「但其實你不孤單」,根據美國統計顯示,30%的美國人在一生之中都曾被大腸激躁症影響過,而台灣盛行率也不低於20%,儘管這樣的問題不危及生命,「但在重要時刻鬧肚子,真的不好受」。
陳威佑說道,人體的腸道系統,涵蓋的神經密度僅次於大腦,粗估大約有60億的神經細胞分布在大腸中,「是人類第二大神經器官」,醫學上,特別為這群神經細胞命名為「腸道神經系統ENS(Enteric nervous system)」而整體腸胃的蠕動與運作,就仰賴這群神經系統的支配。
至於大腸為什麼會鬧情緒的原因,陳威佑也坦承「目前明確的作用機轉其實尚未知曉」,但有以下兩種醫學論證:
1.緊張的情緒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減緩腸道蠕動:人的神經系統分成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緊張時交感神經會興奮,讓人體維持在隨時戰鬥的情況,身體會減緩腸胃蠕動,但對於剛吃完餐點的人來說,餐點持續卡住不往下,就會有腹部悶痛的情形。
2.緊張的情緒為讓周邊血管擴張,減少腸道血流:當人在面對壓力環境的時候,會讓周邊血管擴張,維持大腦、心臟、周邊肌肉能夠擁有充沛的養分與氧氣應對外界的情形,然而,這會犧牲掉腸道的血液,而一般來說,腸道吸收養分就會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當血管供應不足時,消化就會變差,進而會導致腹痛不適。
陳威佑根據臨床建議,少攝取咖啡因、奶製品、酒精,都會有一些幫助,但除了大腸激躁之外,「發炎性腸炎」、「大腸息肉」等等都可能會造成排便習慣的改變,如果一直沒有改善,還是要找專業醫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