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寶寶哭不停,常使家長不知所措,偶有會傳出照顧者因寶寶哭鬧而以握住手腳、肩膀或胸廓的方式劇烈搖晃,想藉以安撫寶寶,但卻因拋擲嬰幼兒而導致腦傷。
臺灣兒科醫學會指出「受虐性腦傷」常發生於未滿3歲兒童,尤其以2至4個月嬰兒最常見。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林真夙表示,因寶寶的頭頸部肌肉發育尚不成熟,若遭猛烈、非意外、重複、加減速或旋轉的頭頸部劇烈運動,就有可能出現嗜睡、急躁不安、抽筋、意識受損、嘔吐或呼吸異常等情形,嚴重時可能發生顱內出血、視網膜出血造成重大腦損傷或死亡。
林真夙表示,哭泣是寶寶在發展語言能力前與外界的溝通方式,孩子哭鬧並不代表父母照護不好,而是代表著寶寶有需求未被滿足。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面對哭鬧不止的寶寶,爸媽或照顧者若發現自己感到不耐煩時,可以和其他照顧者換手,並透過「5問2要」的技巧,找出寶寶哭鬧可能的原因,千萬別劇烈搖晃寶寶或將其拋到床上。
5問
- 肚子餓:想一想,是否可能餓了,距離上一餐隔太久?
- 尿布濕:聞一聞,是否尿尿或便便了,覺得不舒服?
- 好想睡:看一看,是否醒來好一陣子或是玩累了,想要睡覺了?
- 肚脹氣:摸一摸,是否肚子鼓鼓的,可能因脹氣而不舒服?
- 想撒嬌:抱一抱,是否是希望有人陪伴或說說話?
2要
- 要支撐:抱起寶寶時,要用雙手支撐好寶寶的頭部和頸部。
- 要耐心:要有耐心、緩和寶寶和自己的情緒,如果當下無法承受,可以跟其他照顧者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