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已370人因熱傷害就診!中醫教「消暑撇步」預防

分享:

近日台灣各地普遍高溫悶熱,氣溫動輒飆升至34至35度,衛福部統計今(2025)年7月截至13日,因熱傷害就診共370人次,雖較去年同期1204人次明顯下降,但醫師仍提醒民眾應謹慎防範。

洪弘昌院長表示,在無適當防護措施下,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熱傷害,嚴重可能導致器官損壞、急性腎衰竭,甚至危及性命。(示意圖/Pixabay)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在無適當防護措施下,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熱傷害,嚴重可能導致器官損壞、急性腎衰竭,甚至危及性命。他建議民眾在戶外除了做好防曬措施,也要盡量避免在最熱的時段外出,並補充足夠水分。

對於預防熱傷害,中醫也提供養生建議。南投醫院中醫科賴卉蓮醫師指出,夏季可透過食用西瓜、冬瓜、薏仁、蓮子、綠豆等清熱解暑食物來消暑。其中西瓜被稱為「天然白虎湯」,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等功效,但因性寒,應適量食用避免傷胃。

若出現輕微中暑症狀,可使用刮痧板、邊緣鈍滑的銅錢或瓷匙等器具,在肩、頸部後側及上背部進行反覆刮刷。(示意圖/Pixabay)

賴卉蓮進一步表示,若出現輕微中暑症狀,可使用刮痧板、邊緣鈍滑的銅錢或瓷匙等器具,在肩、頸部後側及上背部進行反覆刮刷,直到皮下出現紅色或紫色瘀斑即可,此方法具有清熱降暑功效。

衛福部特別提醒,長者、幼童及慢性病患者為高風險族群,若出現頭暈、噁心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避免熱傷害情況惡化。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