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沒有症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失明風險飆25倍

分享:

台灣超過200萬名糖尿病患者中,近三分之一可能已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卻毫無自覺,而糖友失明的風險高達一般人的25倍,在早期幾乎沒有症狀,許多患者直到視線模糊才就醫,往往已是中後期,甚至可能造成永久視力喪失。

台灣超過200萬名糖尿病患者中,近三分之一可能已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卻毫無自覺。(示意圖/123RF)

糖尿病不僅影響血糖,長期血糖控制不佳也會損害視網膜微血管,進而引發黃斑部病變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成為台灣成年人視力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臨床統計顯示,八成患者初期完全沒有症狀,即使視力看似正常,眼底卻可能已悄悄受損。

亞東醫院眼科部主任王嘉康醫師指出:「糖友若忽視眼底檢查,微血管受損可能逐漸惡化,導致出血、滲漏甚至視網膜剝離,一旦病變進入中後期,視力損害可能不可逆。」王主任建議糖友每年至少做一次眼底檢查,同時保持良好作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避免抽菸熬夜,才能全方位守護眼睛健康。

在一場糖尿病健康講座中,亞東醫院眼科部王令維醫師以「糖尿病患者的視網膜保健指南」為主題,強調除了定期眼底檢查,糖友還應從日常生活做起:穩定血糖、控制三高、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避免抽菸熬夜,才能有效延緩視網膜病變進程。

王嘉康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應每年進行至少一次眼底鏡檢查,降低視網膜病變風險。(圖/亞東醫院)
王嘉康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應每年進行至少一次眼底鏡檢查,降低視網膜病變風險。(圖/亞東醫院)

王令維醫師也分享了一種簡單自我檢測方法:「阿姆斯勒方格表可幫助糖友每日觀察視線是否有扭曲、空白或黑點,及早發現異常,及時就醫。」這種自我監測方式能協助患者在視網膜病變初期就發現問題。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江珠影醫師則表示:「糖尿病照護是一場長期耐力賽,血糖波動、作息、飲食與體重都會影響併發症風險。」她提醒,除了監測血糖,糖友也應注意足部護理、血壓控制、規律運動及適量水分攝取,並建立每日自我健康檢測習慣。

長期血糖控制不佳也會損害視網膜微血管,進而引發黃斑部病變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圖/亞東醫院)
長期血糖控制不佳也會損害視網膜微血管,進而引發黃斑部病變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圖/亞東醫院)

江珠影醫師進一步建議糖友定期與醫師討論用藥與生活改善方案,「持續、系統化的自我照護不僅能守護眼睛,也能提升整體生活品質。」她強調,透過全面性的健康管理,糖友能有效降低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的風險。

雖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但專家指出,只要及早發現,九成以上患者可避免視力喪失。這也凸顯了定期眼底檢查對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透過早期診斷與適當治療,大多數視力問題都能獲得有效控制。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