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V病毒無特效藥!嬰幼兒感冒「喘得厲害」恐併發肺炎

分享:

秋冬與春季交替之際,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進入感染高峰期,特別容易在托嬰中心與幼兒園造成群聚感染。台東馬偕醫院兒科醫師魏佑慈指出,RSV透過飛沫與接觸傳播,對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威脅最大。

急診室中常見家長因寶寶突然喘得厲害、不肯喝奶、精神萎靡而匆忙就醫的情況。提醒家長及早察覺異常呼吸現象,避免延誤治療時機。(圖/台東馬偕醫院)
急診室中常見家長因寶寶突然喘得厲害、不肯喝奶、精神萎靡而匆忙就醫的情況。提醒家長及早察覺異常呼吸現象,避免延誤治療時機。(圖/台東馬偕醫院)

台東馬偕醫院兒科醫師魏佑慈表示,「寶寶才感冒兩天,怎麼突然喘得厲害又不喝奶?」這樣的場景,是不少家長在夜間急診室驚慌的真實寫照。雖然多數孩童僅出現類似感冒的輕微症狀,但早產兒、先天性心臟病或肺部疾病患者、免疫力較差者感染RSV後,可能併發細支氣管炎、肺炎等併發症,嚴重時需要住進加護病房治療。

魏佑慈提到,目前RSV尚無特效藥,主要採取症狀照護方式,包括保持呼吸道通暢、補充水分、觀察體溫與呼吸情況,必要時進行氧氣治療。魏佑慈提醒家長,應特別留意寶寶是否出現呼吸急促、呻吟聲、唇色發紫、食慾差或精神不佳等警訊,及早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魏佑慈醫師說明RSV感染嬰幼兒常見症狀與照護重點。(圖/台東馬偕醫院)
魏佑慈醫師說明RSV感染嬰幼兒常見症狀與照護重點。(圖/台東馬偕醫院)

針對高風險族群,魏佑慈說明,除了傳統需每月注射的短效型單株抗體Palivizumab外,目前已有長效型抗體Nirsevimab引進台灣,只需施打一劑即可提供整季保護力,有效預防RSV重症。不過,該藥物目前尚未納入健保給付,需要自費施打,建議家長可與兒科醫師討論是否適合使用。

魏佑慈強調,研究發現部分嬰幼兒感染RSV後,支氣管可能變得敏感,未來較容易引發氣喘。她建議家長從日常生活做起,養成勤洗手習慣、避免讓寶寶接觸生病者,並減少出入擁擠公共場所,以降低感染風險。

兒科魏佑慈醫師提醒家長提高警覺,留意寶寶是否出現RSV感染症狀。(圖/台東馬偕醫院)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