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發現存活率達5成以上!醫:胃部不適盡快檢查

分享:

衛福部次長莊人祥於臉書揭露自身罹患胃癌經歷,對此,就有醫師表示,胃癌只要能早期發現、及時手術,5年存活率可達5成以上,若出現長期胃部不適、消化不良或體重無故下降等症狀,應儘速接受胃鏡檢查,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若出現長期胃部不適、消化不良或體重無故下降等症狀,應儘速接受胃鏡檢查。(示意圖/Pexels)

根據《ETtoday新聞網》報導,國泰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戴鋒泉指出,雖然歐美國家近20年因飲食及食物儲藏方式改善,胃癌發生率與死亡率呈現下降趨勢,但在台灣仍屬高死亡率疾病。他表示,胃癌可分為「腸型」及「瀰漫型」兩大類,前者多見於男性及老年人,常源自萎縮性胃炎或瘜肉等前驅病灶;後者則多見於年輕女性,即使沒有明顯病史也可能發生。

戴鋒泉指出,主要成因包括幽門桿菌感染、長期食用高鹽或煙烤食物、酗酒與抽菸習慣,以及胃瘜肉與遺傳體質,其中40歲以上民眾感染幽門桿菌的比例超過5成,約7成胃癌患者與此菌有關。他強調,胃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患者可能僅有上腹隱痛、脹氣或食慾變差等症狀,且服用抗潰瘍藥可暫時緩解,容易延誤診斷。研究顯示,胃癌細胞從形成到出現症狀可能歷時近20個月,從症狀出現到確診平均再延誤6至8個月。

40歲以上民眾感染幽門桿菌的比例超過5成,約7成胃癌患者與此菌有關。(示意圖/Pexels)

最後,戴鋒泉提醒,只要能早期發現、及時手術,5年存活率可達5成以上,台灣經多年努力,治療成效已明顯提升,但關鍵仍在於早期診斷,建議民眾若出現長期胃部不適、消化不良或體重無故下降等症狀,應儘速接受胃鏡檢查,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