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
教練機將於2030年面臨汰換,隨著賴清德政府宣布2030年國防支出將提升至GDP的5%,使軍費較今年呈現倍數成長,原本遭到擱置的初教機汰換案可望重啟。軍方官員透露,2027年或2028年可望編列「初教機建案」預算,但採取自製、租賃或外購方案,仍待國防部呈報由賴清德總統定案。

根據國防部資料,T-34初教機自1985年服役至今已超過30年,預計2033年起將陸續除役。漢翔公司曾提出「新式初教機政策推動建議」,表示若啟動自研自製專案,可於3年後首飛、6年後開始量產,符合空軍2033年換裝需求。
在預算效益評估方面,漢翔指出45架初教機自製經費為214億元,外購則需186億元。但若考量25年壽期後勤維護費用,自研自製總計520億元,低於外購的529億元及租賃的564億元。漢翔強調,國內自製預算投入可為國內創造近390億元擴張效益。

然而,軍方內部對初教機自製仍存在不同意見。《中時》報導指出,一名軍方官員表示,國際間已有多種成熟機型可選擇。以勇鷹高教機為例,目前空軍使用效果不如預期,若當初採用空軍原訂計畫,由義大利與漢翔合作採購M-346教練機,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該官員指出,「勇鷹僅能在模擬器進行訓練,而義大利製高教機具備對地攻擊能力。」
漢翔也提醒,若國機國造政策無延續方案,將在2026年勇鷹高教機量產結束後停滯,可能重蹈航空設計人才外流的問題。目前漢翔由總經理曹進平代理董事長職務,新任董事長人選可能參考賴清德任命成功大學學者擔任台船董事長的模式,不排除由成大航太領域專業人士接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