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物價回不去了!央行總裁楊金龍新任期剛開始 將挑戰「通膨」難題

分享:

文/中央社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第2任任期剛揭開序幕,迎面而來的是通膨常態化的巨大挑戰。學者示警,過去低通膨的平穩環境已經產生結構性轉變,這將是央行接下來的首要課題,「低物價回不去了」。

央行總裁楊金龍第2任任期剛開始,首要挑戰的是「通膨」難題。(圖/中天新聞)

楊金龍第2任任期自2023年2月26日至2028年2月25日止,新的5年任期才開始,就面對前所未有的國際變局,地緣政治升溫、供應鏈轉移等情況均導致通膨遲遲無法落幕,這也讓中央銀行要達到維持物價穩定的法定職責,難度直線升高。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2021年至2023年台灣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分別為1.97%、2.95%、2.16%(預測數),連續3年通膨水準居高。

原本主計總處、中央銀行認為2023年通膨率可望降至2%以下,未料物價上漲壓力比想像中更大,近期改口坦言通膨壓力尚存,主計總處也調升CPI預測值。

「不太可能再回到以前經濟成長不錯、物價非常低的大平穩時代」,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教授梁國源指出,全球化盛行時期,中國釋出大量、便宜的勞動力,擔當「世界工廠」的角色,各國都能找到便宜生產基地的情況下,物價得以維持平穩。

然而,近年國際局勢出現結構性轉變,梁國源表示,一是美中兩強持續對峙,二是中國本身的人口紅利逐漸退去,此外,還有俄烏戰爭干擾經濟運行,「這些因素都讓低通膨離我們愈來愈遠」。

央行理事、台經院院長張建一也有感而發「低物價回不去了」。他表示,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溫,影響蔓延至供應鏈,現在美歐等主要國家不再強調效率供應鏈,而是講求經濟安全,全球化變成區域化、在地化,供應鏈慢慢移出成本低的中國;而供應鏈回流的同時,生產成本隨之墊高。

張建一示警不要小看這次通膨,除了生產成本提升,淨零碳排浪潮也是推力,「物價有結構性改變,除非經濟衰退,才有可能把物價打下來」。

僅管台灣CPI和歐美動輒7%、8%以上的漲幅相比,相對和緩,梁國源強調,央行不能只看總體CPI漲幅,重要民生物資更是關鍵;觀察近幾個月重要民生物資CPI漲幅高達5%、6%,民眾一定會覺得物價漲很兇,而非政府宣稱的2%多。

張建一呼籲央行應嚴防民眾的通膨預期心理,否則一旦民眾的通膨預期升溫,問題會更難處理。

除了通膨常態化的難題,梁國源認為匯率同樣得謹慎因應,歐美央行為了打擊通膨,貨幣緊縮力道強勁,利差因素將影響資金流動;此外,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也加劇金融市場波動。

梁國源表示,台灣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央行必須努力維持匯率穩定、避免匯率劇烈波動,否則不只影響出口報價競爭力,還會傷及消費、投資信心及意願,不可不慎。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