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藥案還沒結束!巴比妥「殘值」該不該檢出 專家回應了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繼板橋區幼兒園部分兒童因被檢測出體內殘留巴比妥類藥物成分、汐止有家長反應小孩驗出苯二氮平類後,19日再爆出高雄市有4名醫師涉違規開藥,估計百名患者吃到「巴比妥」,外界也因此掀起藥物檢驗數值與方法的討論。究竟閾值為何?檢測方法與工具的限制與準確度差異、零檢出跟未檢出的差異是什麼?對此,專家提醒,不同的檢驗方法、檢驗試劑或待測物等,閾值可能都不同,在解讀時也應注意。

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邀請蘇剛毅與台灣醫事檢驗學會常務監事高智雄、台大醫學院法醫學科暨研究所所長翁德怡等專家,就臨床檢驗與分子檢驗角度,對檢出巴比妥的科學釐清提供意見與說明。蘇剛毅表示,若檢驗值高出公認閾值非常多,代表這檢體中含有藥物的可信度非常高;檢驗值在閾值附近甚至低於閾值,就專業醫檢師的角度而言只能說,「對該次採檢之檢體中在此方法的檢驗能力下,含有藥物的可能性很低或不含有藥物」。

他說,雖濫用藥物在幼童體內應該要有「未檢出」的解讀,但不表示沒有「檢驗值」,只是這個檢驗值可能不是濫用的藥物產生,在該檢驗方法下沒有足夠的可信度讓我們解讀檢體中有藥物。他也說明「零檢出」的意思,如可針對檢體中待測藥物分子進行計數,且不受任何背景雜訊干擾,數到一個分子就是檢出,一個分子都沒有數到,才能解讀為零檢出。但目前並沒有如此完美的檢驗方法,即便是公認的質譜儀也難達到此標準,所以用任何檢驗方法,會傾向使用「未檢出」這個定義,指的是在這個檢驗方法的能力與極限下,沒有測出可信賴的陽性結果。

高智雄則解釋,濫用藥物的檢驗一般分為使用「高分析靈敏度」的「免疫法」做尿液的初步篩檢,和用「高分析特異性」的「質譜法」做尿液或毛髮為檢體的確認檢驗。一個檢驗報告的解釋與判讀,至少應考量檢驗目的、方法原理、性能規格,以及檢體的採檢時機與品質。

他說,本案(幼兒園)的檢驗目的是想知道孩童有無被餵藥物,且可能超過多日(藥物經體內代謝殘存不多),也就是當受檢者檢驗的使用意圖是想要檢測兒童有無長時間被餵藥而尿液排出該藥物殘留物,則檢驗方法應改為使用「確認檢驗」或「黃金標準」方法(Gold Stardard),即「MS質譜分析法」(常採用GC/MS氣相層析質譜或LC/MS/MS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等)。

高智雄強調,司法案件要用質譜分析確認,並採用「最低可定量濃度」作為閾值,意即質譜分析檢測結果為「未檢出」,才能符合孩童藥物「零檢出」的可接受標準。假設孩童尿液或毛髮的檢體,經質譜法分析後,結果值低於「最低可定量濃度」,則報告「未檢出」,意即人體體內不應有藥物毒物可由尿液排出。

翁德怡表示,當看到一個藥物檢驗數值,至少要先問兩個最根本也最重要的問題:「什麼檢驗方法」和「檢驗數值代表的意義」。台灣大部分醫院的檢驗方法多使用免疫法分析,是利用藥物結構的特徵來進行反應,所以很可能會有偽陽性或偽陰性。

她也解釋發生「偽陰性」的原因之一,是濃度低於該免疫法的偵測極限或是血液或尿液中雜質太多抑制其呈色反應,就有可能造成「偽陰性」。發生「偽陽性」的原因可能是和其他結構類似的藥物,或血液或尿液中的物質也發生反應,就有可能造成「偽陽性」。翁德怡補充,除非有非常非常特殊的情況,若按照實驗表準作業流程,層析質譜儀分析會發生偽陽性機率非常低。

留言衝人氣 7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