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10日召集五院院長共商國政,其中立法院長韓國瑜在會後透露,曾向賴清德表達希望停止藍綠大罷免,但賴並未正面回應。對此,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分析,賴清德此舉實際對解決朝野紛爭並沒啥幫助,反而藏有4大策略,並提醒韓國瑜後續必須謹慎面對和回應,否則恐會落得裡外不是人。
![](https://storage.ctinews.com/compression/files/default/cut-1739186550-YWYE4PU.webp)
韓國瑜披露,「賴清德總統說,一樣佛家的話,『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希望『因』跟『果』之間能夠得到一個合理的解決,他也相信『因』解決了,大罷免案也能夠慢慢的雲淡風輕,慢慢消退,我想這個『因』應該是指總預算案,這一點,我會本於職權,跟各個朝野黨團來協商」。
對於這個情況,鈕則勳在接受港媒《中評社》專訪時提出看法。他認為賴清德此舉是「先射箭再畫靶」,不但對於解決朝野紛爭沒幫助,背後甚至還藏有4大策略考量,分別是轉移世界各國都在應對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衝擊,台灣卻在搞大罷免的焦點、搶回大罷免主導權、合圍韓國瑜以及讓韓國瑜有聲量,挑動藍營2個太陽的裂痕。
鈕則勳提到,從賴清德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回應韓國瑜希望停止惡罷的訴求,這就顯示了韓對賴的喊話是不會有效果的。即便現在拋出以追加預算方式解套,不過行政院仍表態堅持提覆議,現在賴清德、卓榮泰都在等韓國瑜處理這個燙手山芋,韓的後續應對不可不慎。
![](https://storage.ctinews.com/compression/files/default/cut-1739173095-GnOyYEb.webp)
鈕則勳更示警韓國瑜,即便後續處理好總預算的爭議,綠營還是會持續進行大罷免,所以韓國瑜的後續應對不可不慎,否則反會傷害到自身威望,甚至自己落得在藍軍內裡外不是人,變成「有功無賞、打破要賠」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