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8歲女子在健康檢查中發現血糖偏高,糖化血色素更達到糖尿病前期的標準,讓自認與糖尿病無關的她大感震驚。劉彥伶醫師指出,該女子體型纖細且不碰甜食,但早餐習慣僅以水果充飢,且缺乏運動。

家醫科醫師劉彥伶說明,許多民眾誤以為糖尿病僅與肥胖或嗜甜有關,實際上,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涵蓋年齡超過45歲、有家族病史、運動不足、體重超標(BMI>24kg/m2)、血脂異常、高血壓以及妊娠糖尿病史等。即使體重正常,若長期攝取高糖水果並缺乏活動,也可能引發胰島素阻抗,進而提升罹病機率。
這位女子雖然沒有家族病史,也刻意避免甜點,但她對水果情有獨鍾,早餐常以水果代替正餐,飯後也會再加食水果。同時,她因工作繁忙幾乎不運動,若非這次健檢,她不會意識到自己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色素已達警戒值,處於糖尿病前期階段。

劉彥伶表示,當空腹血糖介於100至125 mg/dL,或糖化血色素在5.7%至6.4%之間時,即屬於糖尿病前期,必須及早介入調整。若未能有效控制,可能演變為糖尿病,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風、視網膜病變導致視力下降,或腎臟病變等嚴重併發症。
針對糖尿病前期的改善,劉彥伶建議以生活習慣調整為主,並在必要時搭配藥物治療。她強調,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如快走或游泳,能有效幫助控制血糖。

此外,飲食上應減少精緻澱粉和高糖食物,水果攝取量每天不宜超過兩份,每份約一個拳頭大小,並避免果汁及高糖水果如葡萄、荔枝,建議選擇芭樂、番茄或蘋果等低升糖指數的水果。
同時,體重與腰圍管理也至關重要,女性腰圍應控制在80公分以下,男性則不超過90公分。另外,戒菸與限酒亦是不可忽視的部分,避免吸菸及二手菸,減少飲酒量,以免加重代謝負擔,影響整體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