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營養食品≠健康食品!營養師教6觀念避免白花錢

分享:
0:00
volume_up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民眾養生常見會吃補充品,不過常聽到的保健食品、營養食品、健康食品其實大有不同,要注意的事情也有所不同。嫚嫚營養師指出關鍵,並教大家怎麼買更適合自己。

保健食品、營養食品、健康食品其實大有不同,要注意的事情也有所不同。(示意圖/資料庫)

保健食品、營養食品≠健康食品 3種都不能當作藥物使用!

  • 保健食品、營養食品=食品:嫚嫚營養師表示,保健食品、營養食品可說是民眾日常對補充品的通稱,依法都被歸類在「食品」,和香蕉、蘋果等都是同一類,瓶罐包裝會有「食品」二字,受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範。
  • 健康食品=法定名稱,有小綠人:健康食品已是法律名詞,和前兩者不同,是只有經過實質科學證據證實,或以長期公認文獻佐證,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才可稱為「健康食品」,獲有小綠人標章,且受健康食品管理法規範。不論是哪一種,都無法治療或矯正人類疾病,也不可提及,和藥品也具有差異性。

目前可宣稱具有保健功效的健康食品有13種,也僅能以這13種進行審核評估,據衛福部資訊分別是調節血脂、胃腸功能改善、護肝、免疫調節、骨質保健、不易形成體脂肪、抗疲勞、輔助調整過敏體質、調節血糖、延緩衰老、牙齒保健、促進鐵吸收、輔助調節血壓。

換句話說,若沒有小綠人標章就不是健康食品,若標榜可治療、可矯正疾病則違法且誇大不實,而若非前述13種類別則得留意虛假。

#嫚嫚營養師 #健康食品 #保健食品 #營養食品 #補充品 #藥物 #小綠人
保健食品、營養食品≠健康食品 3種都不能當作藥物使用!(圖/今健康)

健康食品、保健食品怎麼買?營養師教6觀念避免白花錢!

嫚嫚營養師說明,雖然有小綠人標章代表是健康食品,但沒有小綠人標章也不代表不可以買,只是代表著「不是健康食品」,可能是還沒有申請或沒有要申請,因為畢竟申請小綠人標章也是需要考量成本和時間。

  • 注意品牌避免受騙:建議民眾在購買補充品時,可看小綠人標章。若沒有小綠人標章則可挑選知名品牌,特別留意電商、網路購物,近期就有相當多不知名廠商盜用藝人名義販售。
  • 觀察自己有無缺乏:在買之前也建議可從幾點評估是否可能為該營養的缺乏族群,例如飲食狀態,可觀察6大類營養自己平常少吃到什麼,針對其營養進行補充。生活型態則例如工作繁忙、常用3C產品,可挑選葉黃素相關營養品;平常少出門、覺得自己少曬太陽可能缺乏維生素D,也可購買相關產品。另也可觀察身體症狀,例如經常嘴破可能缺乏維生素B群。 

不過上述畢竟是自己觀察,建議購買後以產品建議劑量食用,並觀察3-6個月,若有改善可能就是猜對了,若沒改善則可能有其他缺乏,或是其他原因,包括疾病。

最準確地就是先做個檢查,了解自己是否真的有此訴求,避免自行亂補,例如每年健檢、體位測量、生化檢驗、營養門診等。特別是若已出現症狀且和營養有關,通常已代表真的缺乏某項營養,應先透過檢查了解。特別注意,「可能需要」和「真的缺乏」兩者意義大有不同,若以貧血來看,民眾對於貧血會認為可能需要補鐵,但實際上貧血的原因非常多,未必是缺鐵,當身體沒有缺鐵卻進行補鐵,將可能導致「鐵血沉積症」,僅有缺鐵性貧血才真的需要補鐵。

也再次提醒,不論是健康食品、保健食品、營養食品,都不具有治療、矯正的功效,若有疾病在身,應先進行檢查並積極治療。

#嫚嫚營養師 #健康食品 #保健食品 #營養食品 #補充品 #藥物 #小綠人
健康食品、保健食品怎麼買?營養師教6觀念避免白花錢!(圖/今健康)

不論健康食品、食品、藥物,都建議前後間隔至少一小時!

嫚嫚營養師也提醒,不論是健康食品、保健食品、營養食品,或是一般食物和藥物等,都建議至少前後間隔一個小時再吃別的。原因在於即便是一般食物的成分,都有可能彼此互相影響,補充品和藥物更有可能形成交互作用。雖然未必會形成,但因各項種類繁多,建議養成時間錯開的好習慣。特別是咖啡、茶、酒精更應避免,以確保補充品用得安心。(今健康)

#嫚嫚營養師 #健康食品 #保健食品 #營養食品 #補充品 #藥物 #小綠人
不論健康食品、食品、藥物,都建議前後間隔至少一小時!(圖/今健康)

文章授權轉載自《今健康保健食品、營養食品≠健康食品!一張圖看懂要怎麼買。

【延伸閱讀】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