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性即使不抽菸,肺癌發生率卻遠高於美國數倍,原因可能與日常烹調用油有關。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若油溫超過發煙點會產生致癌物質丙烯醛,使用低發煙點油高溫烹調,對健康的危害甚至超過油炸食品,建議依烹飪方式選用適當油品。

蕭捷健在臉書粉專提到,台灣女性肺癌患者中,非吸菸者比例高達60%至80%,遠高於美國的10%至20%。他指出,除了空氣污染因素外,日常使用的炒菜油可能是另一個潛在風險來源,若不當使用油品,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蕭捷健進一步說明,油品開始冒煙的溫度稱為發煙點,當溫度超出此範圍,油質會劣化,營養成分流失,並釋放出含有害物質的油煙,其中包含具致癌性的丙烯醛。因此,若以低發煙點油進行高溫爆炒,產生的危害會比單純食用炸物更大。
針對油品分類,蕭捷健表示,低發煙點油如亞麻油和印加果油含有豐富的Omega-3,可保護心血管及大腦健康,適合用於沙拉或涼拌,但不宜用於加熱烹調。中發煙點油品如橄欖油、芝麻油、花生油及大豆油則適合中火煎炒或燙煮,其健康效益與Omega-6或Omega-9的比例有關。
蕭捷健提到,橄欖油富含Omega-9,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並穩定血糖,而大豆油及葵花油則含有較高比例的Omega-6,雖為人體必需脂肪酸,但現代飲食中普遍攝取過多,需謹慎控制。他特別推薦酪梨油與苦茶油這類高發煙點油品,因其不易生成有害物質,是高溫煎、炒、炸的理想選擇。

他最後提醒,選擇油品的關鍵不在於價格或品牌,而是根據烹飪方式挑選適合的發煙點油品。他個人習慣在低溫烹調時使用亞麻油,中溫時選用橄欖油,而高溫烹調則以苦茶油或酪梨油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