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常見的消化道癌症之一,其形成過程往往是漸進式的危害。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許多人誤以為根除幽門桿菌就能高枕無憂,實際上這反而可能是胃癌的開端。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分類,幽門螺旋桿菌已被列為一級致癌物。《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的研究指出,每年約89%的胃癌病例與此菌有關。黃軒醫師表示,即使成功殺菌,胃部已受損的組織並不一定能完全復原,特別是在中老年族群中更難以修復。
根據《N Engl J Med.》期刊研究顯示,胃癌的發展過程如同階梯式進展,從慢性胃炎開始,逐步發展為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最終可能演變成胃癌。黃軒解釋,幽門桿菌感染就像開啟這個過程的鑰匙,即使殺菌成功,已造成的傷害可能難以逆轉。

除了幽門桿菌感染外,高鹽飲食、抽菸、酗酒、醃製品攝取及家族病史都是重要的危險因子。《Gastric Cancer.》期刊研究指出,50歲以上民眾即使已經成功殺菌,若合併有胃黏膜萎縮或腸化生的情況,罹患胃癌的風險仍然偏高。
針對預防措施,黃軒建議,40歲以上民眾,特別是有幽門桿菌感染病史、家族胃癌病史、慢性胃炎、胃潰瘍或萎縮性胃病變紀錄者,即使已完成殺菌治療,仍建議每1-2年定期接受胃鏡檢查。同時,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戒菸、限制飲酒、增加蔬果攝取等,都是預防胃癌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