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今(30)日開展,國防部軍醫局以發揚「健軍衛國、慧醫先鋒」精神,帶領國防醫學院暨三軍總醫院及各國軍醫院,共同發表。
國軍軍醫不僅深耕各地區提供醫療照護,更肩負戰傷救援的重責大任,時刻為戰場馳援紮實訓練、做足準備,本次展覽中江展現新穎科技為各項戰傷模擬訓練帶來的改變,包括最新虛擬實境(VR)將戰場中不同軍種、運輸器、救援情境任務逼真呈現,讓國人一窺國軍如何應用先進VR、AI、5G遠距通訊等科技,升級各項軍陣醫學與戰傷應用。此外,國軍醫療體系持續精進醫療專科研究,攜手更多合作夥伴聚焦「AI醫療」、「智慧藥局」與「創新藥物」三大領域,將在本次展覽期間呈現,擴大產業合作開發。
為因應醫療政策及國際戰爭脈動、推廣國軍醫院臨床治療技術及軍陣醫學特色,軍醫局整合所屬單位,以「軍陣醫學」、「醫療創新研發」及「聯盟高端技術」等三大特色主軸,展出海報陳列35張、影片播放18部、實體物品25件及醫療體驗區10場次。
傳統要做戰傷救護技巧訓練,多為面對面使用模擬假人教學,難以做到遠距指導或場景變化。國防醫學院委託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戰場傷患智能救助模擬及戰場傷患救護AI訓練模擬系統」,利用VR和AR投影技術,可模擬高速公路車禍現場、隧道內壁爆炸等景象,或戰場上可能出現的直升機、裝甲車、救護車等輸具場域,藉以模擬戰傷救護技能,並將其訓練評核系統導入AI模型架構;除了有效降低訓練成本,更能強化救護訓練效能,進而提升國軍整體戰力。目前持續開發不同救援場景,許多警消單位亦陸續向國防醫學院衛勤訓練中心申請借用該場域進行急難救護訓練,期許利用此模擬系統精進戰傷救護技巧,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相較於其他軍種而言,海軍若在外海艦艇上需要醫護救助時,將面臨更大的難題。國軍左營總醫院與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遠東醫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構「海上醫療結合MR及AI會診服務平台」,將生命徵象資料、AI判讀、導入混合實境(MR)技術的多方數位視訊會診、急診指揮整合在同一介面,當海上船員受傷時,可現場即時用AI判讀生命徵象,呼叫國軍醫院急診醫師看診、進行視訊診療,並導入MR技術達到與現場會診同樣的效果;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箋,透過衛星傳輸至艦艇上、智慧藥櫃內建系統收到處方箋內容,再由醫官或相關授權人員在智慧藥櫃執行認證授權後取得藥物提供給患者。本平台整合了即時通訊、遠程診斷和醫療資源管理,可大幅縮短救護反應時間、提高急救醫療品質。
四成腦中風患者有肌痙攣之症狀,除復健治療外,還有口服抗痙攣藥物、手術治療或採局部注射肉毒桿菌素,傳統的肉毒桿菌素注射法僅以目視目標肌肉並將肉毒桿菌素注射至肌肉內,進階的注射法以電針輔助、惟仍有限制,張力過高的肌肉因長時間痙攣、可能造成該肌肉纖維化或解剖位置改變,或患者有裝置人工血管於患部上肢等亦會受限。三軍總醫院復健醫學部使用電針輔助合併超音波影像輔助導引技術,藉由移動式骨骼肌肉超音波及手持式肌電圖快速正確定位張力過強之肌肉群,注射肉毒桿菌素立即治療肌痙攣,藉由骨骼肌肉超音波影像避開血管及神經組織以減少併發症,並提供患者腦中風肢體痙攣治療衛教手冊及注射日誌,減少患者日常生活不便之處、改善生活品質並增加復健成效,團隊亦榮獲2021年SNQ國家品質標章全台傑出醫護團隊肯定。
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為國軍傳染性疾病偵檢、防護與治療之重要角色,雖鮮少曝光,但不論過去SARS防治或COVID-19疫情,均協助業界研發、強化防疫能量,如今新興傳染病持續威脅全球公共衛生,高危害病原的抗病毒藥物篩選過程既危險又耗時。團隊研發的「鑼蛋白加速新興傳染病藥物篩選技術開發與應用」獲得2022年國家新創獎肯定,可有效增強迷你基因組系統信號,並提高蛋白質產量,未來還可以與AI自動化系統結合,成為高危害病原抗病毒藥物的篩選利器,除為人民健康把關外、亦可提升國軍整體戰力。
本次展覽除展現國軍醫療技術、創新研發及軍陣醫學成果,也規劃「飛行操控氧氣改變模擬訓練操作系統」共10場次醫療體驗,安排衛教宣導暨專題講座,打卡軍醫粉絲團即可兌換環保購物袋及數位迷彩口罩等好禮,參與有獎徵答更可獲得保溫提袋,讓參展民眾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