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年男性患者長期鼻塞,且出現頭痛症狀,在區域醫院被診斷為過敏性鼻炎,術後頭痛症狀卻持續存在,經由李典憲醫師轉診至大醫院後,確診為「慢性鼻竇炎合併急性額竇炎」,還發現腦部有「動靜脈畸形」。

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表示,該名患者經友人介紹至診所就診,透過內視鏡檢查發現,患者的下鼻甲雖已切除,但鼻咽部仍有淡黃色鼻涕,疑似鼻竇炎症狀。「我再細問病人疼痛的位置,他說眼窩周圍以及額頭都會痛,而且痛好幾週了。」李醫師說明當下立即將患者轉診至台北榮總。
經過電腦斷層檢查,患者被確診為「慢性鼻竇炎合併急性額竇炎」,隨即安排手術治療。令人驚訝的是,術後患者的頭痛症狀迅速消失。更令患者意外的是,在住院期間的電腦斷層檢查過程中,醫師還發現其腦部有「動靜脈畸形」,目前正接受電腦刀治療。
李典憲強調,慢性鼻竇炎最令人擔憂的是可能引起眼睛和腦部感染的併發症。他回憶起住院醫師時期曾照顧過類似病例,「鼻竇膿瘍壓迫眼球,結果病人眼睛整個充血突出,後來老師也是趕快急刀把膿瘍引流與清創。」

這些臨床經驗讓李典憲在診療中對頭痛、眼窩痛的患者特別警覺,一定會進行內視鏡檢查以確認病因。他表示,能夠找出患者問題並轉介到適當的後線醫院與科別,讓患者得到最好最正確的治療,是基層醫師最開心的事情。
該名患者在接受治療後向李典憲表達謝意,認為若非及時轉診,後果不堪設想。這個案例也再次提醒醫療人員,面對看似普通的症狀時,仍需保持警覺性,全面評估患者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