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護病房是醫院裡不眠不休的戰場,不僅是重症醫療的最前線,也是許多病患與死神拔河、重獲新生的場所。加護病房護理長游玉琲指出,大眾對ICU常有誤解,認為「住進ICU等同命危」。

加護病房專為病況危急、需密集治療的病人設計,根據需求又分為心臟加護病房(CCU)、呼吸加護病房(RCU)、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等多種專科單位,提供精準且即時的醫療照護。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加護病房護理長游玉琲指出,社會大眾對ICU常有誤解,認為「住進ICU等同命危」,但事實上,加護病房正是為了提升存活機會、降低併發症風險而設。「許多病人經過加護病房的照護,最終能順利轉回普通病房,甚至康復出院。」

游玉琲提到,常見入住ICU的情況包括重大手術後恢復、敗血症、急性器官衰竭、心臟驟停、腦中風及嚴重外傷等。這些病人需要24小時的監控與即時調整治療計畫,而這正是加護團隊的核心任務。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重症醫學中心主任莊子儀表示,ICU醫護團隊分工明確,包括主治醫師、護理師、呼吸治療師、藥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社工與心理師,各司其職,全方位支援病患復原。「呼吸治療師會精準設定人工呼吸器,降低呼吸道阻塞風險;護理人員則隨時監控生命徵象,防範壓瘡與感染等問題;營養與藥物也需依照病況即時調整。」

加護病房不只是醫療場域,也是家屬心理的試煉場。為控管感染風險,大多數ICU每日僅開放1至2次探視、每次15至30分鐘,且限制探視人數。「探病時間雖短,但家屬的支持依然重要,可以透過視訊、紙條或錄音等方式傳達關懷,讓病人感受到溫暖與力量。」
游玉琲提醒,家屬應保持冷靜、與醫療團隊密切溝通,不僅能更了解病況,也能避免焦慮導致決策錯誤。「家屬要照顧好自己,才有體力與信心陪伴病人走過這段路。」最後,游玉琲強調,加護病房不是絕望的代名詞,而是許多重症患者康復的起點。「我們每天都在見證生命的韌性與奇蹟,只要病人與家屬相信團隊、配合治療,走出ICU並不是夢。」